当前所在:怀集农业网 > 农业百科 > 华南农业大学是211吗?学校怎么样?

华南农业大学是211吗?学校怎么样?

时间:2018-10-26 00:20:01 来源: 作者: []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111计划”,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天河校本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设有26个学院(部), 98个本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  ;有教职工约3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133人。

  历史

  学校前身

  中山大学农学院


  1908年10月,广东省劝业道委派农学博士唐有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

  1909年,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成立,唐有恒任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兼农业教员讲习所监督,该场选址广州东门外鸥村。

  1910年4月,农业讲习所正式招生。5月,讲习所奉命改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办学层级“与高等学堂同等”。

  1912年,农业讲习所改称为高等农林讲习所。

  1917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高等农林讲习所基础上成立。

  1921年8月,增设林学科,学制四年。

  1924年6月,与广东高等师范及法政大学合办为广东大学,设为农学院。

  1926年7月,随着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中山大学农科系。

  1930年,为中山大学农科学院。

  1931年,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

  岭南大学农学院

  1916年9月3日,岭南大学农学部成立,挂靠于文理科大学,本科制四年,高鲁甫任院长。

  1921年,学校副监督钟荣光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成立岭南农科大学,获得批准,下设教育部、试验部、营业部和推广部(劝农部)。教育部开设田艺科、园艺科、畜牧科、蚕桑科和农产制造科五科。本科学制四年。

  1923年11月,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特委托以该科为基础在农大校内设立“广东蚕丝改良局”,委任原蚕桑科主任考活兼任局长。

  1927年,中央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岭南农科大学成为岭南大学一个学院。该学院开设4年农业全科,发给理学士学位,学院另附设3年职业班。

  1928年,学院大楼“十友堂”建成。

  抗战爆发后,1938年10月12日,岭南大学宣布停课,10月底迁往香港,借用香港大学校舍复课。

  1940年,岭大决定先将农学院迁回粤北坪石。11月13日,农学院三、四年级共30名学生在坪石开课。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农学院设农艺学系和园艺学系。1942年1月,农学院一二年级学生从香港赶来汇合。1944年至1945年间,岭大农学院因需要先后迁往仙人庙、湖南汝城和梅县。

  1949年,农学院对原植物病理研究室进行扩充,成立植物病理系。

  1950年,成立植物病理研究所。

  合并组建

  华南农学院办学历史


  1952年11月10日,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8年,从华南农学院、湖南林学院分离出广东林学院独立办学。

  1963年,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

  1970年10月,华南农学院与中南林学院合并为“广东农林学院”,国家重点建设。

  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

  1975年,“广东农林学院”拆分,两校独立办学。

  1977年9月,学校复名“华南农学院”。

  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

  1984年9月,学校改制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1994年,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华南农业大学。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2004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6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2014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10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华南农业大学成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月入选教育部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8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11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25个,综合试点改革专业13个,重点专业3个,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12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双语)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动物医学、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林学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拔尖创新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复合应用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中山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江门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云浮肉鸡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湛江荔枝龙眼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防教育:2019年8月5日,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新时代高校军事理论课“三段式”教学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案例》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精神文化

  校歌

  《金色的理想》


  张岳恒作词、岳晓云作曲

  为了绿色的希望,我们汇聚在科学的殿堂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书山登攀我们知难而上

  为了金色的理想,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知行合一、自强不息

  学海泛舟我们云帆高扬

  啊!白云山下——我们播下绿色的希望

  啊!珠江水旁——我们放飞金色的理想

  今天,我们是奋发向上的芬芳桃李

  明天,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国家栋梁

  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国家栋梁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11月10日。

  校训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释义:修德,是立国正身之根本。“为政以德”、“以德安邦”、“以德修身”。作为大学生,修德必须先修为人之德,然后才能修好为学之德。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同时,“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大精深”、“博采众长”,只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做到文理兼容、百科兼纳。

  求实是一种态度、作风,更是一种思想、精神。求实作为一种态度,强调踏实做事、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求实作为一种作风,品格敦实厚重,对人不说谎,考试不作弊,作品不剽窃;求实作为一种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真理;求实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理,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是继承和发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更是孕育和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农业资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8 nyzxw.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1号

联系邮箱:nongyeckw@tom.com 联系电话:010-56021086 15340043463

业务QQ:    客服QQ: